DSC04455

(圖片拍攝地點-富錦街)

很希望每次做決定時眼前都能夠看到清楚的前方

但是...有時卻會被騙

 

這本書的書名很吸睛

我們每天每時每分每秒都再做決定

有時選擇很簡單,有時卻很困難

最怕的就是會後悔,不想要出現早知道~~~

這本書從影響做決定的三個因素來分別探討

以科學實驗的方式來控制不同的變因

在閱讀時,會有種,天啊!怎想的出這種實驗方法的!

從實驗得出來的結果,有時也會有,喔!原來如此!沒錯!真的是這樣XDD

 

以下是筆記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 

 

 

 

 

因素分為三大類,

1.內在--對於自己的觀感.情緒.眼界

2.他人,與他人關係的互動--同理心.共同點.比較

3.外在環境--資訊來源.資訊呈現的框架.環境結構

**因為動搖決定的因素很多,所以別因為單一行為而評斷他人的性格

 

先從內在部分,節錄一些我覺得值得思考的內容

1.權力似乎加劇了忽視實用建議的傾向

2.付費的忠告比免費的更容易被採納

3.在解決困難時會過度重視意見,簡單的反而會忽略建議

   >>所以要小心對於自我能力的偏見,以及過度的自信。

4.評量自己的情緒,小心被不相干的情緒干擾了決策

5.破水罐的故事--見樹不見林,會讓我們忽略掉更重要的事,類似的就是傳球的影片(看不見的大猩猩)

6.買賣東西的時間壓力,不只是對於買方,賣方也會有

因素二,他人部分

7.觀點取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你以為他要知道而他不知道的事

   >>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自認為講得很清楚,其實並沒有

8.向人求助的人實際上會獲得較高的評價

9.我們的社會連結不僅會影響我們的感受,更會左右我們的決定。如親戚朋友買了我也要買,結果就買了超出自己預算的東西XD

10.連結其實存在於微不足到的小事上,前任房客可以使後任房客願意做環保,網站上的推薦書單就是這個概念

11.我們無時無刻都受到比較的影響,而社會比較會影響我們做事的動機以及生產力。向上比較會讓我們產生忌妒心,向下比較會讓我們有種優越感,或者是產生同情心。但是要小心帶來的負面效應。這樣比較之後產生的情緒和行為,會影響我們做決定時的判斷力。

12.慎選比較對象

   >>蓋章集點也有這種味道在,應用範圍很廣,但是要小心出現作弊或不合作的情況

因素三,來自外界的決策障礙

13. 對應偏差:過於注重個人行為,而忽略環境或當下情況的變因。輸入偏差:常會用事情的表象資訊,來判斷結果;如一件事情的結果被歸因到付出程度的多寡。結果偏差:以結果論英雄

14.謹慎考量資訊來源。

15.一個產品會因為敘述時採用不同的框架和呈現方式,而讓人做出完全不同的決定。

16.已經動工的任務,會讓人比較想要嘗試。

16.錯失恐懼症,會讓人每一樣想嘗試,所以分類很重要。

17.進行違實思考,想想如果做出不同的決定會如何,有助於幫助你更清楚做現在這個決定的原因有哪些。

18.黑暗和匿名,可能讓人跨越道德的界線。

19.開始擬訂計畫,明確的目標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掌握自己的進度。

 

做個筆記,希望以後自己在做決定時能更注意背後的原因,做出好的決定!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決定因素 好的決定
    全站熱搜

    pica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